Mini Sympodium/沪江格致讲堂
报告题目:
1、巨浪之下的思想涌动—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艺术与文化透视(王晓松)
2、仿生纳米制剂用于靶向递送生物大分子和疾病治疗(题目待定,陈荣军)
3、(题目待定,朱新远)
报告时间:2025年7月15日14:00-17:00
报告人简介:
王晓松,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和纳米技术研究所教授。1998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著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6 年入职英国利兹大学,2011年加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多年来一直从事高分子方向的研究,涉及金属有机聚合物、自组装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在超分子化学方面,发明了“活体自组装”(LSA)技术,使纳米结构能够以类似于“活化聚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合成,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并作为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前沿而得到发展。在聚合物合成方面,开发了水相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为在水中合成确定结构的聚合物提供了可能性;发明了迁移插入聚合(MIP),使弱金属配位键能够被纳入金属基聚合物中,从而制备出新型功能材料。在纳米材料方面,发明了微乳液边缘聚合(MEPP),使水相中有机无机框架(MOF)胶体的合成成为可能,为MOF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应用于有机纳米粒子的合成。他还开拓和研究了非水溶性分子在水中组装行为,为开发蛋白质模拟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在《Science》《Nature》《J. Am. Chem. Soc.》《Ange. Chem. Int. Ed.》《Macromolecules》《ACS Nano》《Adv.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200多篇研究论文和评论,总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h index 36,10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次。
陈荣军,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2003至2007年受盖茨剑桥奖学金(Gates Cambridge Scholarship)和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的全额资助,就读于剑桥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受聘为利兹大学生物医学健康研究中心长聘轨教职,2013年5月入职帝国理工学院。原全英华人生命科学学会主席,英国疫苗工作组主持成立的脂质纳米粒与细胞内递送工作组特邀专家。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编辑,《Discover Molecules》和《Nano Trends》编委。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包括聚合物、脂质和仿生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与制造,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热稳定 RNA 疫苗制剂、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方向。获IChemE 全球团队奖、帝国理工学院校长杰出研究团队奖、IChemE 全球生物技术奖特别推荐奖。
朱新远,英国威廉希尔官网威廉希尔williamhill教授,199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97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曾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副校长等职,2024年任英国威廉希尔官网校长。获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等。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会评专家、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委员、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从事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被引24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庄长恭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等。